2018年的中国围棋甲级联赛宛如一部跌宕起伏的史诗:江苏新王加冕终结豪门垄断,柯洁深陷连败泥潭又绝地反击,中韩顶尖棋手的每一次碰撞都牵动棋坛神经。这场持续整年的智力博弈,不仅重塑了联赛格局,更成为中国围棋代际更替与国际化博弈的缩影。
百乐博一新王崛起:江苏队的破局之路
青训体系的厚积薄发令江苏华泰证券队首次登顶围甲。这支以芈昱廷(等级分第一)、黄云嵩童梦成赵晨宇及女子第一人於之莹为核心的队伍,凭借全员稳定性打破传统豪强垄断。赛季初他们便展现统治力:第五轮3:1力克天津队后,反超杭州队登上积分榜首。关键战役中,芈昱廷作为主将屡建奇功,例如第21轮在局势一度危急下逆转廖元赫,助力队伍提前一轮锁定冠军,成为继重庆上海等队后围甲史上第八支冠军队。
团队协作的战术革新是江苏夺冠的另一核心。与传统依赖单一明星主将的模式不同,江苏采用“多点开花”策略:童梦成在快棋赛胜率超70%,赵晨宇多次终结关键战,黄云嵩的半目险胜更是屡次扭转战局。这种均衡实力使他们始终领跑积分榜,最终以7分优势力压苏泊尔杭州队,标志着围甲从“巨星时代”向“体系时代”的转型。
二王者困局:柯洁的危机与重生
跨赛季六连败的至暗时刻让柯洁陷入职业生涯罕见低谷。2018赛季伊始,他延续了2017年末的颓势,主将战负于党毅飞后遭遇围甲跨赛季六连败。世界排名第二的位置岌岌可危——彼时他与朴廷桓的分差拉大至55分,而金志锡仅落后他12分。国旅厦门队“夺冠热门”的口号因此蒙上阴影,领队直言“底气不足”,折射出柯洁状态对整支队伍的辐射效应。

自我突破的绝地反击始于三月末的觉醒。第2轮执白对阵辜梓豪,柯洁抓住对手保守失误引爆劫争,204手中盘获胜止住连败;第3轮主将战再胜秦悦欣,率厦门队跻身积分榜三甲。这次反弹不仅是技术调整,更是心理韧性的证明——全年12胜80%胜率,主将战11胜85%胜率,最终位列围甲胜率榜第三,其复苏被媒体称为“中国围棋界的大幸”。
三中韩博弈:韩流的稳定性冲击
韩国棋手的统治性表现成为当年围甲突出现象。等级分前三的申真谞朴廷桓卞相壹包揽胜率前五中的三席:卞相壹12战10胜(83.3%)居首,朴廷桓15战12胜(80%)次席,申真谞14战11胜(78.6%)第五。尤其朴廷桓以28岁“高龄”维持85%主将胜率,打破年龄桎梏;申真谞更在国内外五大赛事全冠加身,其“稳如泰山”的特质反衬中国新锐的波动。
中国青黄不接的隐忧在数据对比中凸显。中国等级分前四的柯洁辜梓豪丁浩杨鼎新胜率分列第391014位,除柯洁外均未突破70%。99后棋手尚未接棒,而26岁以上棋手已显衰退态势。申旻埈(韩国第四)虽仅53.3%胜率,但其在LG杯决赛爆冷胜柯洁夺冠,进一步暴露中国棋手关键战抗压能力的不足。
四传奇续写:老将的坚守与数据丰碑
古力的四百局里程碑成为围甲二十载的活历史。2018年5月9日,古力在围甲第5轮迎战屠晓宇,达成史无前例的400场围甲出场。其跨20赛季的259胜139负(胜率64.75%),映射中国围棋变迁——从1999年初登围甲的16岁新锐,到与00后新星对弈的传奇,他的坚持本身已成围棋精神的象征。
数据时代的战术解析因AI深度介入而革新。全年等级分对局达4756局,范廷钰以59胜登顶胜局榜,陈梓健87局成为“劳模”。连胜纪录同样耀眼:范廷钰21天11连胜,申真谞在围甲首轮失利后狂揽10连胜。这些数据不仅量化棋手状态,更成为战队布阵的关键依据——例如江苏队多次根据对手连胜规律调整台次策略。
2018围甲的烽火昭示中国围棋的竞争已进入多维时代:江苏队的夺冠证明体系化建设胜过个人英雄主义,中韩棋手的胜率差距警示本土新锐培养亟待突破,而古力等老将的坚守与柯洁的韧性则构成棋坛的精神双轴。未来研究可深入挖掘:其一,AI训练模式如何针对性弥补中国棋手关键战心理短板;其二,青训体系如何借鉴江苏经验实现“稳定性复制”。围甲二十年之际,这场新王更迭与跨国博弈的棋局,远比棋盘上的361点更为辽阔。